婆罗多舞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之一,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它起源于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
婆罗多舞的表演形式通常是由一位女演员进行,她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情绪和各种手语来展示舞蹈的精致和难度。舞蹈动作包括身体的弯曲、伸展、旋转、跳跃等,非常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舞者还会配合音乐和节拍,以展示出婆罗多舞蹈的独特魅力。
婆罗多舞蹈通常由以下6段舞蹈组成:
1、“阿拉瑞普”,表示对神的祈祷和对观众的致意。“普”又有花的意思,表示舞蹈者的动作和表情由眼、颈、肩直到手臂和全身,由小到大,像花儿一样逐渐开放。这是一段纯舞蹈,通常只表演3~5分钟。
2、“贾提斯瓦拉姆”,是一段较“阿拉瑞普”更为复杂的纯舞蹈,由“贾提”和“斯瓦拉姆”两部分组成。“贾提”只随着鼓的节奏舞蹈,“斯瓦拉姆”则要合着音乐伴奏而舞。贾提斯瓦拉姆由5~6个不同的舞蹈组合构成,要求表演者动作熟练、优美。
3、“沙布达姆”,通常是用以赞颂神或国王事迹的舞段,音乐伴奏除乐器外,还必须用泰鲁古或泰米尔语的歌伴唱。表演者要根据歌词内容做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和手语动作。
4、“瓦纳姆”,这段舞蹈在婆罗多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婆罗多舞蹈中动作最复杂、感染力最强的舞段,要求表演者完全靠动作和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及手语介绍故事的全部情节。还要求表演者戏剧性地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在每段戏剧性的表演之间,穿插有技艺水平很高的纯舞蹈片断,这是婆罗多舞中最为生动多彩的片断。
5、“巴达姆”,是婆罗多舞中较抒情和轻松的舞段。舞蹈由一段对神的赞歌伴唱,通过表演者的手语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表现歌词的含意。
6、“提拉那”,是一段技巧很高的有音乐伴奏的纯舞蹈。它是婆罗多舞的最后一段,要求表演者动作迅速、激烈、灵巧、多变,并且一气呵成,在闪电般的速度中结束。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穿着华丽的服饰,手指脚面染成红色,手腕套几十个镯子,脚腕则戴半搾宽的铃铛。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舞蹈的美感,也展示了舞者的高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