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这句话最早的出自于《不弯的脊梁-著名教育家刘达传》这本书!
“穷清华,富北大”,一种说法是因为,清华和北大的建筑;另一种说法是在那个时代,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寒的家庭,他们努力学习技术,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清华大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穷清华”,而那些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学生则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干部子弟。虽然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数量相对较少。据说,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时,曾被校友戏称为“土鳖”,这也反映了北大学生对于来自不同背景学生的不同看法。因此,北京大学被称为“富北大”。
“不想活的去科大”,是因为在科大出现了开夜车的多、拿药罐子的多、戴眼镜的多“三多”。这学校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啊!相对于“严进宽出”式的大学教育来说,取得当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毕业证并不轻松,那是要真的需要拼命努力的。
在那个时期的中科大,主要致力于培养理科人才。它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包括华罗庚、钱学森、马大猷等国内顶尖科学家都曾在此兼任领导职务。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课程难度也相当高。为了不挂科,学生们不得不刻苦学习。特别是在由钱学森等知名科学家领导的那段时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