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蝤蠓(qiú,měng)
方言:螃蟹。
蝤蠓也叫蝤蛑,是温州人对青蟹的俗称,“蝤”为天牛之幼虫,而“蠓”与“蛑”与又皆为害虫,由此,无论以蝤蠓,还是蝤蛑来称呼青蟹,都给人怪怪的,特别威猛的感觉。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广动植》中如是说:“蝤蛑大者长尺馀,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本草纲目》也说到:“其扁而最大,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其后脚如棹也。一名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盏碟,两螯如手,所以异于众蟹也。其力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及也”。可见,蝤蛑自古以来就是青蟹的别称,但是,八月的蝤蛑能把老虎斗败,实在不可思议?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只收录蝤蛑,没有蝤蠓一词。另外,古籍之中还有“蝤蝥”甚至“蛑蝤”的称呼,也没有蝤蠓的写法。大概是温州方言的发音接近蝤蠓,许多人才把蝤蛑写作了蝤蠓。在温州,如果不叫青蟹为蝤蠓,就会让人见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