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一方面,职工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居民参保。因此,这种保障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其中,“15年”是指参保累计缴费时间,不少于15年。需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15年只是最低标准。按照“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高。
随公司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60岁退休,女职工和女干部分别50岁和55岁退休。此外,特殊工种职工男女退休年龄分别为55岁和45岁;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退休年龄,男性为50周岁,女性为45周岁;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有一组数据可供参考:2012年至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1600元提高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由82元提高到179元。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基础养老金。有个公式可以参考,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注: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本人第1年缴费工资/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第n年缴费工资/第n-1年职工平均工资)÷实际缴费年限】
例如,2022年,北京、天津、广西公布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分别是11082元/月、8672元/月、6442元/月。在北京缴费15年、20年、30年的基础养老金分别是16623元、22164元、33246元(仅为展现差异,非实际数额)。
假设本人平均工资指数为1,缴费年限为20年,则北京、天津、广西三地的基础养老金分别为33246元、17344元、12884元(仅为表示差额,并非实际金额)。
对于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含利息)÷139;对于职工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